原创:谭婧

美编:陈泓宇 

冯同学本科毕业于北京一所不太好的大学,但是他本科时的成绩很好,专业排名第一。但是,在保研的过程中遭遇了一些不顺利,错过了心仪的学校。虽然不是计算机专业,但是在某培训机构坚持上了一年的课程,随后在就读研究生课程期间,获得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机会。他谦虚腼腆地做着自我介绍,但是我发现他在竞赛和学术论文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便暗地里判断至少这是行业前20%的人才。出于对技术的热爱,他决定继续深造,读博士。聊天中,他认为本科阶段一年的编程培训的时光是充实而有收获的,也使他的科研之路受益。最后,他半开玩笑的专门叮嘱我,不要学编程,因为会掉头发的……难道原创作者的就是真头发嘛,你用力揪我的一把……)

 

史上著名的模特转码,头发还在……

计算机培训到底有没有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人才在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个体差异又很大。

如果新一轮计算机技术兴起,谁将获得第一批红利?参考答案:培训行业。但是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品控得做得非常好,培训是靠内容品控吃饭的行业。

从计算机技术培训的功能来看,是服务科技产业发展的。所以很多人的热血口号就是助力产业发展。

培训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的是就业的旺盛需求,从个人角度,试问谁不想找个好工作,有个好前程。从产业角度,产业发展要人力,说到底,要人干活,干活前先得学会怎么干。剩下一部分虽然没有那么强烈的就业欲望,但也是要掌握一技之长。 

虽说如今科技产业的热潮是人工智能,但是历史上是互联网的发展创造了计算机培训的第一轮浪。 

一、互联网,计算机培训的第一轮浪

2017年传统的成人计算机技术培训业务的行业增速在什么水平?财经媒体向达内的创始人韩少云提问,他认为行业增速应该是8%-10%。计算机技术培训行业的增速和整个互联网的增速几乎是同步的。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软件行业的增速约14%。

 

在计算机培训商业化方面,达内无疑是做得最好的。达内的宣传文案中这样介绍:“成立 16 年以来,经过达内培训毕业的学员已达 60 万人,依托13 万多家就业企业的资源保障。”

达内的创始人认为:“计算机培训可以做到上市公司,其他像建筑师培训之类做不到,因为他的就业前景没有计算机互联网好。”

他还认为:“”计算机培训行业的增速和整个IT互联网的增速几乎是同步的,软件行业的增速约14%。而计算机互联网这行业的增长,与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是同步的,这是因为计算机互联网本质上是人力密集型产业。

作为一家美国上市机构,达内2017年收入达19.7亿人民币。也有业内人士估计,其中有7到8个亿是编程语言JAVA贡献的。 

 

培训这个行业有其自身的优势,抛开教育的情怀不谈,仅从财务的角度解释就比如,没有应收账款。除去一些学费分期付款的新做法之外,培训行业都是先收学费。哪怕学费收了,开不了课跳票再退款也是常见的。这样就暴露了很多小型培训机构的生存之道。只要开得了课,招足了学生,一期课程几十万、上百万的学费收入咣咣进账。特别是在线上培训,连培训场地都不用找,是实打实的现金牛业务。课程评估,退费等品控管理制度还是太遥远的事情。 

钱是收了很多,但很可能是割学员韭菜的结果。

 

二、人工智能,科技培训的第二轮浪潮

如今人工智能在线培训的好气候也有两年了,全球好的教育资源也逐步出现。

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创办Coursera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谷歌无人车之父 SebastianThrun 创立的中国硅谷前沿技术学习平台优达学城纷纷上线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课程。吴恩达老师的经典之作《机器学习》更是授权网易汉化发布,并且永久免费,目前学习人数接近13万5千人。

网易云课堂平台的计算机类目下,也有大约20%的课程内容覆盖人工智能的技术领域。有人工智能技术热潮的助推,有达内的美国上市的成功之路,有大平台的积极入场,投资人觉得应该靠谱,很多人工智能培训企业融资后更是甩开胳膊加油干。

 

吴恩达的AI教育情怀,鼓励记者学AI,讲好AI的故事

从2015年9月,冯沁原在硅谷成立程序员社区BitTiger,2016年种子轮,2018年1月14日,署名BitTiger董事会(并无公司盖章,或法人签字)的一份《关于BitTiger最新进展的通知》在网络出现,BitTiger应该已于近日关闭,存活了大约3年4个月。起初为北美计算机在线教育平台,通过直播的形式,为北美地区有志于寻求高科技领域工作机会的华人服务。老师多为来自硅谷科技公司的资深工程师,包括Google、Facebook、Microsoft和Amazon等。他们大多工作经验在三年以上,可以接触到工业界最前沿的高新技术。

创始人冯沁原是北大计算机博士,作为北大校友,还获得了著名投资人雷鸣的投资,当然业界也都知道,雷总比较喜欢投资北大校友的项目。BitTiger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培训是小有名气的,为什么也关闭了呢? 

在听到这个消息后,计算机技术培训的业内人士表示:“具体岗位和技能还没有成气候,这种状态,培训需求方(学习)和供给方(培训老师)来说成本都很高。”

这下就道出了人工智能培训的难点一与难点二。

 


难点一:10%的平均完课率,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

 为什么不容易?

对学习者来说,第一个难,是打基础难。机器学习的基础很难夯实,人工智能对数学和计算机都有较高要求,很多人的内功不行(别说了,满脸都是泪)

第二个难,就是误以为通过培训可以绕过多年的积累,一次性解决问题。结果发现:越想通过培训闯关,越会觉得技术变化太快,跟不上市场的节奏。机器学习的相关技术发展快,算法多元,应用场景也多元,比如在视觉领域,包括了3D视觉方向、视频理解方向、人体姿态估计、目标检测、数据增强,超分辨率。就算是理工背景的研究生,很难掌握,书都翻烂了,好气人。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人想通过培训快速找到工作,尤其是像人工智能这么多金的工作。很难。 

《亲爱的数据》与某大型课程平台的专业人士交流时,也了解到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市场上的需求变得非常快。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新开一门课程,学生学了半年还没有掌握,新的技术方向就出来了。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的风向标一变化,以前招聘的岗位不招了,想学新课程?来,再掏一万块钱的学费。 

更有业界人士吐槽,行业的完课率会在10%左右,如果达到20%已经是优秀的水平了。所以有割学员韭菜的嫌疑也不为过。


难点二:教学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老师想说爱你也不容易

培训是服务于行业发展的社会职能,自然要靠行业发展的天气吃饭,总不能比领先行业技术的发展,所以这也是一种限制,培训机构不可能把斯坦福、卡耐基梅隆等实验室里最先进技术变成培训课程,但是若要技术已经落地成熟,培训业内的竞争者也不是瞎子,谁都想吃第一口蛋糕。但是首家开课课程的质量很难保证,新课程对老师的开发能力要求极高,换而言之就是人力成本、脑力成本极高。一个正常的课程的打磨期都在两个月左右,团队作业,当然业界大牛或者知名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也可以更快速的研发,一线算法,工程每天忙的要死,普遍没有时间精力出来做兼职。

另外,现在人工智能的落地场景非常广阔,语音处理、图像处理、自然语言处理。每个领域虽然基础相通,但是又各有千秋。很难在各个技术领域都有表达好,又有教学经验的合格的教师资源。

 

难点三:在线培训的知识产权

现在人工智能培训已经数出来有三高、学生投入高,教学者的人力与智力成本高、课程运营成本也高,而作为在线培训的知识产权的门槛又非常低,在线培训课程的产品会有一种形态,就是录播视频,非常容易盗版。

有一个培训机构的运营者曾经亲口吐槽,上线一门课,老师带领教学团队打磨了两个2个月。结课后,几分钟淘宝同款上线,10元一份录屏版。干脆机构运营者自己也下单买了一份,因为10元钱可以省去全程课程的录屏时间。

而且有的互联网大厂明确有规定是不能在外面任课的。很多老师用的是化名,学生也就更无从去了解老师的资历和可信度了。更有很多培训业的推广人员,到处赠送100G的学习资料,这些视频很有可能在打包之列。

一些平台还配套开发实训平台——在线编程,但是这种工具的开发投入大,很难能在小规模培训机构里被打磨的很好,大概率就是bug奇多,匆匆上线。

培训学生的吐槽是:“迷之不爱用”。 

在电话连线了滴滴出行人力资源的小姐姐之后,《亲爱的数据》得知,BitTiger也有高端人才猎头业务,不过始终也没有推送过人才,所以一直没有合作,谈到猎头服务,她也坦言还是互联网传统猎头服务质量好一些,新兴的人工智能的人才社区刚跨进来,似乎还不太理解怎么服务。

 

在多轮的电话访谈中,不少行业人士对BitTiger关闭的反应大多一致,就是很惊讶。不过提及现在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培训风口,大家又普通认为是少儿编程。人工智能要从娃娃抓起,一方面是家长的焦虑,海淀黄庄也疯狂了。一方面达内财报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招生与去年相比同期增长583%。


人工智能课程的平均完课率很低很低,大部分并不是购买了知识与技能,连课都上不完成了普遍现象,掏学费安抚焦虑罢了。真正像开头提到的冯同学这样的案例比凤毛麟角还要罕见。除了行业、机构、教学的因素,学习的驱动力来自于自身,困难与辛苦只是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音乐。

(完)

 

更多推荐

人工智能培训:是学不好,还是教不好?3岁半的 BitTiger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