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管理(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1)外部存储器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等

2)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3)硬件:外部存储器只有磁带、卡片和纸带等

4)软件:未出现操作系统,无数据管理方面的软件

5)数据管理特点:

(1)数据面向应用

(2)数据不保存

(3)数据不能共享

(4)不具有数据独立性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

1)计算机大量用于数据管理

2)硬件:磁盘、磁鼓等直接存取设备

3)操作系统中文件系统专门管理数据

4)数据处理方式:不仅能进行批处理,还能进行联机实时处理

2.文件系统管理

1.数据管理特点:

1)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2)数据可以长期保存

3)数据是面向应用的

4)数据共享性

(1)具有了一定的共享性

(2)存在冗余存储

5)数据独立性

(1)具有设备独立性

(2)不具有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20世纪60年代后期)

1)管理的数据对象、应用范围、数据量、处理速度和共享性需求变化

2)硬件:大容量磁盘、光盘,价格下降

3)软件:价格上升,编制和维护成本增加

4)数据处理:要求更高的联机实时处理,出现分布处理

5)1963年,美国Honeywell公司的IDS ( Integrated Data Store )系统投入运行,揭开了数据库技术的序幕。

6)1965年,美国一家火箭公司利用该系统帮助设计了阿波罗登月宇航器,推动了数据库技术的产生。

7)1968年,美国IBM公司研发了基于层次模型的数据库系统IM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8)1969年,美国数据库系统语言研究会( conference on data systemlanguage )下属的数据库任务组( DataBase Task Group )提出基于网状数据模型的一个系统方案。

9)1970年,美国IBM的E.F.Godd发表论文提出了关系数据模型。
 

                  

更多推荐

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