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r.K   编辑| Emma

来源| 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年入300万的打工人,如果还在朗朗乾坤、大庭广众之下哭穷,是不是有点找喷的意思?阿里的这位P9就是如此,一年300万的收入却开贴诉苦,大喊这点钱只够日常花销,自己只能生活在温饱线上。

不少人Diss他炫富凡尔赛,也有人质疑他是吹牛博眼球,但当中也有一些人觉得他的话是人间真实。这事是真是假,网友的评论谁对谁错,K哥不做判断,就像同样是坐飞机出门,有人可以花几百块买一张经济舱的打折票,有人则可能花大几千块买一张大航空公司的头等舱。

至于谁的确买了经济舱,谁吹牛买了头等舱,其实并不重要,重要是这个世界上真有经济舱和头等舱的存在,这就足够了。

以K哥以身边的真实案例来看,那种年入几百万,平时却过得紧紧巴巴的朋友,是确实存在的,K哥的一位学弟就属于这种情况。这兄弟在某大厂算是个主管,奖金绩效七七八八加起来,年入一两百万是跑不掉的。老婆是事业编制,比较稳定。照理说学弟的生活应该是比较滋润的,但K哥还是能经常听到他抱怨手头紧、压力大。

而且,他并没有觉得自己大手大脚地乱花过钱,只是前两年在上海市区置换了一套大房子,家里两部中档车,孩子上私校,每年带父母和岳父母国内外出去旅旅游。用他的话说,不过“仅此而已”,没觉得有啥过分的,钱怎么就花没了呢?

还有另一个例子,K哥身边的一个年轻同事,95后小伙子,月薪20K左右,没结婚没买房,不讲究吃穿,最大爱好就是入手一些新奇的3C产品,也是整天觉得钱少不够花。

K哥身边这两个真实的例子,一定程度代表了职场中高收入和一般收入群体。虽然他们收入的差别比较大,但面对生活得出的结论却很一致,都是钱不禁花。

是这些高收入的人太装,还是那些一般收入的不会过日子?这些是表面现象,在这背后藏着一个叫“工薪基层收入陷阱”的影舞者。

“工薪阶层收入陷阱”是个什么鬼?K哥今天和大家唠唠这个话题,看看能不能戳中小伙伴们的痛点、泪点、那啥点。

什么是工薪阶层?

解释一下,我们这里聊的“工薪阶层”有别于传统的理解,而是泛指通过打工赚取稳定薪水的人群,像K哥上面举的两个例子,不管是年入200w,还是月入20k,本质都是职场打工人,因此都可以笼统归入“工薪阶层”。

和工薪阶层标签对应的,还有自雇者阶层,比如收入不稳、时高时低的自由职业者、个体业者;企业主阶层,有自己的企业,别管规模大小,起码是靠员工帮自己赚钱(有时候也会帮自己亏钱);投资者基层,就是那帮兜里揣着钱,投一些好项目,给他们锦上添花的金主爸爸。

啥是工薪阶层收入陷阱?

简单点说就是你上班挣的钱,似乎永远只能维持当前的生活状态,很难有大的结余。各位不妨回忆一下,你刚进职场拿最低工资时,是不是地铁公交格子衫?工作10多年后,你还是那么“怀旧”吗?相信很多人都买了汽车换了行头,这些“升级”就意味着以前10块钱能办成的事,现在必须要100块甚至更多的支出才能实现。不断增加的收入就这样被节节攀升的支出给抵消掉了,这种循环往复的现象,就是工薪基层收入陷阱。

聊到这里肯定会有些小伙伴,尤其是年轻的小伙伴跳出来说“为啥不能简单点,非要多花冤枉钱?”K哥还是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K哥有一位航空业的朋友,曾经听他感慨过乘坐经济舱人群和商务舱人群的细节差别,坐经济舱的乘客一般更关心飞机餐好不好吃、免费饮料的品种多不多、前面乘客椅子是不是太靠后了等,非常现实接地气的问题。而商务舱的乘客却更关心空姐的笑容是不是真诚、行为举止是不是足够优雅,对自己的需求是不是快速响应……

其实,这就是关于不同人群有不同需求和关注点的绝佳说明。K哥觉得,看懂了其中的道理,都不用看什么马斯洛需求理论了。

不管出于自我满足,还是想提高让家人的生活品质,再或者是想赢得外部的尊重,总之支出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刚性增加,这是人性,也是必然。因此,所谓工薪阶层收入陷阱也自然会产生。

在风靡一时的畅销书《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关于“老鼠圈”的描述,其实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年轻人挣了更多的钱,升级更多的消费,从无房到有房,从小房到大房,背上更多甜蜜的负担。然后必须更努力的工作,赚取更多的薪水,接着再次升级自己的生活,周而复始,甚至一代接一代。最终,大家都觉得钱紧、不够花,“工薪阶层收入陷阱”几乎成了所有打工人的归宿。

怎么才能打破这个怪圈呢?K哥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个挑战人性的问题,不会存在什么权威、立竿见影的好对策。但既然聊到这个话题了,K哥还是按惯例,给大家一些小小的个人建议:


01

一、认知突破是前提条件 

所谓“工薪阶层收入陷阱”更多是个人主观认知的问题,可以当一回事,但也完全可以不管它,日子还是会一样过,最多经常抱怨几句“怎么又没钱”,短期不见得会有实质性影响,大家不都是如此吗?

K哥想指出的一点是,这个看似惯性强大的“老鼠圈”,是有其不可回避的脆弱性的。如果“更加努力,赚取更多薪水”的能力突然中断(也必然会在某一阶段中断)了,后面该如何面对呢?如果在这之前已经财务自由,老婆孩子各种开销都已安排妥当,那另当别论。

不然就会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不谈“由奢入俭难”的心理落差,就是各种现实面的问题也会让人难以应付。因此,要不要有认知上的突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这直接决定了你的后续行为和心态。


02

二、重新梳理自己的财富观,培养看待问题的财务逻辑  

解决认知问题后,就要重新校正自己的财富观了。假大空的不谈,K哥在这里想强调“三个意识”,即资产负债意识、时间成本意识、被动收入意识

K哥经常会被身边年轻朋友问一些诸如“我是该先买车还是先买房”之类的问题。我往往不会直接回答,而是会反问车和房对他来说,算资产还是负债。

比如,买房要付房贷,从这个角度看是负债,但如果把房租出去能收回更高的房租,那它就变成了资产;如果能确保把房子在某个时点按一定的溢价卖出去,那甚至算一个很好的投资。

车子同样如此,如果作为纯代步具,每天要支持油费、停车费,加上自身的折旧贬值,那就可以视作“负债”,但如果这辆车还可以跑个网约车,或者靠它撑门面,能帮你赚取更多的收益,那它也就成了资产。

在预算有限、且没有现实生活必要的前提下,是选择享乐舒适优先,还是用财务逻辑决定优先级,答案会因人而异。但如果提出这个问题的,是一个初入社会不久的年轻人,K哥一般会建议他们选择后者。

时间成本意识,就是要能客观评价自己时间的价值,以便更合理的安排自己有限的的时间。比如,如果你的某段时间完全用来工作或学习,能换来更高的收益,那就想办法节省通勤的时间,该开车开车,该重新租房就重新租房。

如果你觉得某段时间用来放松可以帮助你提高后面的效率,那就该打游戏就打游戏,该喝下午茶喝下午茶。如果你的时间怎么安排,怎么利用都无所谓,那可能说明你的时间价值有问题了,想办法让你的时间“升值”是你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被动收入,也有人称为“睡后”收入,是说这部分收入不需要持续的耗费时间或交付工作也能产生的收入,比如房租、版税、投资分红等。年轻的职场人也许一开始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但可以先培养这种意识,然后再往这个方向努力。以K哥为例,我在几个知识付费平台都有课程,销量还可以,每月都能收到一笔不错的销售分成。


03

三、做好职业规划、资产规划,提高个人与之匹配的驾驭能力

打工人进入职场,要尽早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如果你成不了例外,那么你的职场生涯一定会有时间边界和收入边际。别忘了工薪基层收入陷阱最致命的问题,就是即使通过努力,也无法增加甚至维持自己的收入水平。“老鼠圈”跑不下去了,将是所有打工人最尴尬最被动的时刻。

为更好应对这个时刻的到来,打工人们一定要规划好个人的职业路径,做出更科学、更有方向性的努力和安排。所有的努力,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才有加成放大的效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没有系统性、方向性的努力,除了感动自己外,就只能靠博运气了。

对自己手头上的资产,也要做好合理稳健的配置,能产生稳定可观的收入更好,即使做不到,也应该让它们保持最起码的“资产”属性,尽可能不要沦为“负债”,这是最起码的底线。

想实现上述目标,必然会在客观上要求打工人具备与之匹配的个人能力,才能实现并驾驭它,能不能最终达成,是对一个人持续自律力、学习力的考验。

最后,K哥还想说一点,每个人都在过自己独一无二的生活,并不需要太在乎那些从财富、身份等外部维度的所谓定义和评价。遵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生活情趣,知足感恩、自得其乐比什么都好。


快关注K哥的视频号,看更多有趣干货!

作者简介Mr.K,“技术领导力”公众号 作者,从一名普通程序员逆袭成为独角兽公司技术高管。出版过多本畅销书,写出多篇10W+文章。分享:行业趋势、职场经验、团队管理、商业通识等话题。

注:发文24小时后才可以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作者介绍。不规范转载一经发现,将永久取消转载资格。

 -END- 


大家在看:

1.大厂37岁程序员,月薪3万,想躺平!

2.这家公司太恶心了!预测离职倾向

3.滴滴股票延期解禁,我损失6000万

4.如何用敏捷搞垮一个团队?

5.为什么CTO不写代码,还这么牛逼?

6.如何快速降低一个员工的积极性

更多推荐

阿里p9年薪300万哭穷!打工人挣多少钱,也跳不出“工薪阶层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