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https://www.zhihu/question/347979262

编辑:深度学习与计算机视觉

声明:仅做学术分享,侵删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内卷化?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内卷化效应就是长期从事一项相同的工作,并且保持在一定的层面,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

作者:沈世钧
https://www.zhihu/question/347979262/answer/1154109181

不用未来,就现在,从加班文化(例如996,“狼性”)看,程序员早已是一个高度内卷化的职业。

例如,在某个研发团队中,最早的时候,所有的程序员都不加班。在8小时工作时间里,大家有序竞争,谁想脱颖而出,谁就提高工作效率,在创意上下功夫。

也就是说,在加班还没有成为“文化”之前,程序员之间的竞争只能是智力,而不是体力。同时,老板在分配工资的时候,参考的标准也是效率和创意,因为大家都不加班。

假设这个团队有10个程序员,老板每月愿意支付的工资为10万元。因为原来大家都不加班,老板在分配这10万块的时候,参考的标准也只能是效率和创意。

但是,突然有一天,某个程序员为了在竞争中赢得先机,开始主动加班。那么,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这个首先加班的程序员就会暂时呈现出更好的业绩(或者说姿态)。之后,老板再分配同样的10万块工资的时候,自然会向这个首先加班的程序员倾斜。

但是,这里有关键的一点,对老板来说,他的总支出并没有增加,还是原来的10万块钱,只是在内部调整了分配比例,向首先加班的程序员倾斜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的程序员如果想保持收入,或者只是想保住工作,则只能跟进加班。但是不久,当团队中所有的程序员都开始跟进加班后,加班本身就不再具有竞争力,而成了标配。

此时,那些不愿加班的人,想要回归效率和创意的程序员反而成了另类。这样的人,无论水平高低,因为“态度”有问题,在一个以加班为“文化”的团队中是没法生存的。

最后,我们再回过来看老板。无论大家是否加班,老板在支付的工资的时候,总的金额还是10万块钱,还是在这个10个人之间。而现在,因为所有的程序员都开始加班了,劳动时间已经体现不出差异,老板在分配这10万块的时候,最终还得参考效率和创意。

所以大家看,转了一圈,到最后,从每个程序员分配到的钱看,谁也没有增加,又回到了加班没有形成“文化”之前。但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对程序员来说,到手的钱没有增加,但却付出了成倍于原来的劳动。

而整个过程中,真正的赢家只有老板,因为他付出同样的钱,却买来了更多的劳动。输家是劳动者,因为大家的收入没有变化,但却付出了更多的劳动。

因此,从整个程序员团队的收益看,程序员们之间基于加班的竞争,就是一个零和游戏,是一个典型的内卷化竞争。

而且,这还不是最可悲的。

因为,加班“文化”不仅恶化了程序员的劳动环境。从长期看,还直接缩短了程序员的职业寿命,使中年危机成为程序员无法逃避的宿命。

道理非常简单,在高强度的劳动下(例如996),技能和创意最终都变得没有意义。因为,随着年龄增加(不用太大,34岁),高强度的劳动会直接摧毁人的健康,即使你愿意“向死而生”,人家也不会给你机会。

所以你看,从第一个加班的程序员开始,到加班成为文化,程序员们亲手摧毁了自己的劳动环境,了结了自己的职业生命。

这个过程放大到整个行业依然成立。

最早的时候,行业中所有的企业都不加班,大家展开良性的,基于科技和创意的有序竞争。同时,行业中所有劳动者都能兼顾家庭和工作,整个行业充满了温和幸福的氛围。

但是,有一天某个企业突然开始提倡所谓的“加班文化”,首先开始加班。那么,在一段时间里,在行业竞争中,这个企业就会赢得暂时的优势。

但很快,行业中的其他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生存下来,也开始学习“加班文化”,也开始加班。这样,整个行业的竞争又回到了之前。任何一家企业,要想在行业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还得靠科技和创意。

也就说,转了一大圈,企业的竞争格局并没有变,却整蛊出了一个所谓的“加班文化”、“996福报”。

作者:郭佳林
https://www.zhihu/question/347979262/answer/1158948970

最近在找春招实习,投的Java方向,面试感触很深,有时候面试完忍不住大骂,但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很菜,还得继续学习:

1.有的笔试极难,leetcode hard或者接近acm难度,做得让人很难受,面试也会手撕medium到hard难度不等。

2.有些公司做完笔试才知道卡学历极严格,也有做完笔试才知道不招人的。

3.岗位描述和面试内容不符,多次碰到招Java但全程不问Java的,这样就会全程尬聊。然后基础课这块确实我太弱了,这是非科最大的短板。

4.说是看重基础吧,但很多人的项目一年比一年强,高并发,分布式等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好的项目,被面试官在基础问题上反复诘问的话,容错会非常低,很弱势。

5.有些公司备胎池极深,可能受到疫情影响,有很多kpi面,等待面试的过程非常煎熬,自尊心被暴打。

6.面到现在差不多投了7,8家了,很多人还是 0 offer,心态可能扛不住,完全不能以去年的难度衡量。

7.其他答主提到了技术分工越来越细,这就导致了你在投递公司时候的其实选择范围极小,国内bat分别用go,Java,c,这就去掉2/3的大厂很难面试了。Java具体细分还会分电商,企业应用,游戏开发等等,没有对口的项目基本自断一臂。疫情打击最严重的也是Java大户滴滴美团京东,hc数量极少。

8.对非科班的歧视普遍存在,很不容易转行,同等条件下,非科班相比于科班的特长往往不会被岗位所看重。除了真的答得差的一家明确挂了,其他我全在备胎池里被无限拖,如果学历很好的同学有其他路子,没必要硬转互联网。一位清华的学生去互联网如果只能拿到白菜,那么实际上已经把你变成了北邮。

说实话,今年这行情,可能国企公务员是更好的选择吧。

5-20更新:终于拿到一家的实习offer,我的简历主要投的是大厂,总数其实不多。

5-23更新: 拿到了蚂蚁国际的成都的意向书,终于缓一口气。

1.感觉快手和美团在今年4月的时候是不收人的,3月和5月面的都有面试,我那场笔试AK都有挂的。

2.阿里和字节的好处是有多条命,只要有人捞,可以一直在备胎池里仰卧起坐。然后我腾讯3个月才等来第一次面试。

3.多关注一下学校的内部论坛,比招聘软件上的信息和内推信息靠谱多了。

作者:Mr.Le
https://www.zhihu/question/347979262/answer/1158505945

我本科时

网上:本科根本不值钱,如今中国考研人数这么多,本科和小学毕业有什么区别

我研究生时

网上:考研的人太多了,研究生烂大街了,根本找不到工作,只有考博才能找到好工作

我博士...好吧..没去考

我在律所实习时:法学研究生考试不考数学,那些数学不好的一蜂窝的冲进来,律师越来越不值钱了

被忽悠瘸了想转行

学金融时

网上:金融是那些有关系的人学的,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学了毕业后只能去银行当柜员卖保险

学计算机时

网上:本科不是数学系大公司根本不要你,不是数学系还是别学了

后来当程序员后:程序员40岁离职找不到工作,硅谷宣布xxxx,程序员大量失业,中国程序员xxxx名,已经严重饱和

有时候我在想是不是我有改变世界的能力怎么干什么哪行就不景气

作者:硅谷IT胖子
https://www.zhihu/question/347979262/answer/1154061047

肯定会。但我更觉得,程序员会逐渐分化为各个分支方向,细化更加深入,导致程序员因为产品、公司、文化不同,可能差别更大。

先说为什么肯定会内卷。

程序员行业没有任何行业壁垒,没有壁垒的行业比如餐饮业等,一定会或多或少的内卷,因为不断涌入的人一定会让行业更加拥挤和混乱。美国的医生职位从来不内卷,因为医生协会严格限制招生,人为创造了供不应求的状态;所有国家的政府职位都不内卷,也是因为有壁垒。

我的观察是,当一个行业暴起时,没有壁垒是非常有利于普通人入行的、提供了极大的机会,这也是2008年到2018年的故事;但当行业趋于饱和、甚至下降时,没有壁垒又会让整个行业陷入内卷和大混乱,这是1997年到2001年的故事。

程序员的确是需要一定的教育和智商的,这个毋庸赘言;但因为整体来说,未来受教育的人口一定会更多,而程序员的门槛一定因工具、系统的完善而降低,所以尽管这个过程相对缓慢,但肯定是逐渐供大于求的。比如C、C++时代,一个指针和地址就难倒很多人;后来用Java舒服多了吧;现在流行的Python,我X,这也算编程?

尤其是经济衰退(Recession)期,程序员很容易被更年轻、更便宜的人所替代,因为这时候所有公司想的都是减少花费。

所以说,程序员行业的优势,在衰退期就会成为劣势。我也后悔了,还是应该劝人多学生化环材和航天的,这样减少整个行业的内卷,哈哈。

然而另一方面,我再解释下为什么我说程序员行业会细化。固然,从C到Java到Python,随着编程语言和工具的完善,编程越来越简单;但另一方面,系统却变得越来越复杂和恐怖。

随便删一行“你觉得没用很简单的”程序,可能导致整个服务停摆30分钟——在某些大公司,可能100万美元就没了。这种尺度下,这行程序本身简单至极,但是能理解它的影响、删掉它是否有事,就是非常复杂的过程了。可能要会至少3、5种语言,理解系统架构能够想象出这行程序的影响力,脑补出整个商业流程,更别说系统知识那些基本了。这么看,又不是很容易。

所以,程序员会细化,并不是完全根据技术和编程语言,也根据影响力。打个比方,如果你的UI只有10个人用,那么怎么改都无所谓;如果你的UI有10亿人能看到,那真的是小心至极,改一次要做各种设计、会议、A/B Test、分析、手动测试、复杂的发布流程等,涉及到很多人。

所以,那些简单而过时的技术和客户群体小的程序员职位,的确容易陷入内卷;而客户群体大比如阿里腾讯那些,他们才不肯为了降低一点成本,而冒着巨大的商业风险。

所以,程序员可能逐渐分化成很多种,更别说每种架构还有自己的架构师,App的,平台的,数据管理的,分析的,服务的,等。也许后面程序员内部的差别,比程序员和生化环材还大得多。

那还当不当程序员?

我知道有人肯定这么问。其实无非是看你如何理解这个行业的势头。过去10年程序员的火热不能说明太多问题,因为爆发期可以掩盖绝大多数问题,包括内卷。很可能,这个行业后面人满为患,内卷不断,大公司老而不死,新公司起了又倒;

但另一方面,谁也不知道,假设大裁员来了,是2000年与否;2000年时人们对程序员已经失望过一次了,却没想到后面两个10年程序员不仅重新翻身收复所有失地,甚至还开疆拓土。

这就像,我在2008年,羡慕大学同学中家境好的,没毕业时家里给出钱在北京花了50万(不知道是不是首付)买了房子,心想房子这么贵我哪儿买得起。现在看来,那时候借债也得买啊,那不是白捡钱么?做事后诸葛亮非常容易,做预测非常危险和困难。

所以又存在一种可能,就是如今的程序员还远远不够。想想(美国的)卖车行业,卖房行业昂贵的行业税费,如果有一天这些工作都被程序员取代了,那场景又太惊喜。无人驾驶之类的实现了,可能人们都看不上如今大厂那点可怜兮兮的广告收入了。

程序员很少有60岁的,不是因为内卷,而是因为,30年前的1990年,还没有“程序员”这个群体(或是极小)。换句话说,50多岁的老程序员基本上已经是最早的一波人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程序员,其实也是第二、三代而已,样本太小,根本看不清这个行业的趋势。

如果这样看,即使有程序员非常内卷的那天,很可能今天入行的人也都差不多退休了。人无百年寿,常怀千年忧而已。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question/347979262/answer/1154304044

目前程序员的职业逻辑,跟其他工科/技术性学科不太一样。

其他工科/技术性学科都会讲资质和工作经验,即有行业资格考试和职称考试。资格考试阻止了其他行业的人进入这个行业,逐步晋升的职称保证了行业内部的秩序。

建筑师、医生、律师基本上都属于这类。

而计算机从业不需要这个(虽然也可以考高级工程师,但业内不太认可)。

我觉得职业逻辑跟程序员最接近的,其实是厨师.....

厨师也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行当,菜做的好就是好,不行就是不行。

低端厨师,训练一下就可以去做。而高端的厨师,要有较高的基础、大平台的工作经历,外加长期的努力。

而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厨师,都可以出来自己出来承包厨房的业务,或者直接开饭店。

至于厨师,我不觉得这是个内卷的行业。

竞争不是内卷。竞争是任何时候都存在的,无效竞争才是问题。河北考生一天学习24个小时,也抢不走北京的高考名额,这种竞争才是内卷性。

能够自由进出的行业,主要问题是激烈的竞争,而受市场评判的行业,谈不上内卷。

当上大厨的就能稳定剥削打工仔,想要不被剥削就出去单干,单干就要自负盈亏。赢了吃香的喝辣的,被淘汰的就卷铺盖走人。

而不论计算机行业还是餐饮行业,本身是一个体量巨大、人民群众离不开、技术和市场不断进步的行业。所以,蛋糕始终都有,只是怎么进一步做大,以及怎么分而已。竞争能转化为生产力,提高行业本身的价值。

内卷型学科是生化环材,因为自身不能创造价值,靠外界资助一点资源来生活。那么为了获得资源,只有拼了老命到资助者那里去争宠,造成行业内部的门槛越来越高,而这种竞争无助于改变行业自身。

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吧:

没有行业准入门槛、充分竞争的行业是野生动物(如厨师、计算机),要吃东西就得自己去找,风险自己承担。本事大吃得好,没本事就饿死。弱肉强食、优胜劣汰,所以都得拼了老命去夺食。

有行业准入门槛的行业是放养动物(如建筑、医生、律师),门槛保证进门之后有吃的,但一般吃不饱。要吃好吃饱还得靠自己能力。由于有主人管着,不允许做出太出格的事情。

完全体制内的行业(如公务员),是圈养动物。保证不会挨饿,但也就是能吃饱。吃香的喝辣的就别想了。但圈养动物都有其价值所在,一般主人家没重大变故不会被抛弃,所以混吃等死完全没问题,有点脾气主人也会包容,不用担心受冻受饿。

内卷型行业是马戏团动物,要靠表演给别人看才有饭吃,甚至不惜作践自己。而马戏团一旦没观众,吃饱都是困难。每个动物之间也是竞争对手,毕竟项目有限。所以马戏团动物又累、门槛又高,还经常吃不饱。

野生、放养、圈养动物各有优劣,野生动物的不要羡慕放养动物和圈养动物稳定有保障,圈养不要羡慕野生动物和放养动物自由、有活动空间,放养动物也不要羡慕圈养动物轻松、野生动物活动空间大.....这属于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已。

至于马戏团,能不去就别去了....虽然有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但更多的还是坑吧....

作者:匿名用户
https://www.zhihu/question/347979262/answer/1161033305

我们公司是一家欧洲顶级金融服务公司,业务模式是PaaS,有自己的产品,也有自己的服务,上千亿英镑的银行和金融机构资产托管在公司平台上,现在客户分布在欧洲,亚洲(没有中国),南美,澳洲(包括新西兰)等。

公司不大,全球大概也不到1000人,虽然中国没业务,但是上海office是几个大dev center之一,坐落在陆家嘴附近。

背景交代完了,我们这个公司不算是大厂,可能在中国也没什么名气,但是招聘非常严格,应届生要求世界top200名校毕业,社招不做学历要求,本科即可。

面试难度非常高,有5轮面试,其中有智商测验,有上机写算法题,有面对面回答问题,有系统设计(也是以问答和白板形式)。全程英语,其中有两轮直接是老外面试官,英语不好直接刷掉,面试通过率基本不超过30%,但是日常平均录取率大概不到10%。上海这边现在一百多人,计划找到两百多,所以不求多只求精。

再说说我的同事都是什么样的人。大部分人基本要么就是是像武大,华科,北邮,交大,复旦,华东理工,这样的学校毕业的,要么就是常春藤回来的留学生,老外的话基本都是常春藤毕业学历,当然有个别技术能力特别强的或者公司创立之初就被招进来的(不是上海office创立之初)是非名校毕业。本科和硕士一半一半,有几个博士,我自己也是复旦研究生。

所以你说内卷吗?太内卷了,社招时候确实不看学历,不会因为学历直接刷掉面试者,但是面试过程简直地狱难度(综合来看,单一项来看面试我觉得难度一般),我们真的要综合素质如此之高的人吗?我看未必,但是公司就是希望付出高薪水高福利再通过高难度面试把真正的精英招进来。进来后虽说不一定是拧螺丝,但是也不会是一些高难度的活。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你会感觉同事们都是很聪明的人,沟通非常轻松,大家谈工作的事情简单而高效,一点就通,各种巧妙合理的方案层出不穷,你很少会真正因为某个困难而困扰,因为本身就少有困难能难倒你,而且能够帮助你的人太多了,团队和个人工作效率都极其高,节奏也快,很少发生团队之前互相扯皮推诿甩锅的行为,内耗基本没有。

所以程序员这个职业内卷是一定的,实际上任何门槛低而且收入高的职业都会内卷,问题是即便如此,仍然有人能从红海中脱颖而出。如果说想找一个既轻松,门槛低,钱又多,竞争还少的事情,我不知道除了做美梦以外,还有什么能满足这几个条件。

☆ END ☆

如果看到这里,说明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转发、点赞。微信搜索「uncle_pn」,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mthler」,每日朋友圈更新一篇高质量博文(无广告)。

扫描二维码添加小编↓

更多推荐

程序员未来会成为非常内卷的职业么?